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18-2019学年初二上学期首次阶段性调查语文考试试题

   日期:2025-05-21     来源:www.bolonow.com    浏览:498    
文章简介: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1、默写(10分) 1、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1、默写(10分)

1、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4、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江上作渔竿。

2、入门知识(9分)

6、下列词汇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兀自 (wū)    潺潺 (chán)           B.濯洗 (zhúo)     澄净 (chéng)  

C.荡漾 (yàng)   茅檐 (yán)           D.融化 (róng)      心幕 (mò)

7、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揶揄    蹒跚                           B.执着    黝黑

  C.瘦瘪    顽固                           D.疟子    寒噤

8、下列句子没用比喻的一项是(    )

A.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B.老头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C.小船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第二部分  阅读(41分)

1、文言诗文(1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0题(3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什么地方,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哪个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词中与“匹马”相对应的词是__________。

10、下列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的入侵者依旧猖獗,蹂躏着神州大地,诗人对此十分愤慨。

B.时光流逝,词人自感工业未成,两鬓却已经染白,内心不禁悲生。

C.词人回首往事,虽然雄心犹在,但终究壮志难酬,空悲切。

D.面对外族入侵,词人豪情万丈地投身到抗战的战斗中。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7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没办法家拂士,出则无敌海外病人,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本文选自《__________》

12、讲解下列词汇。

1)而后喻           (           )

2)入则没办法家拂士   (           )

13、翻译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

1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列举六个特殊的事例,判断总结出第二段带有常见性的结论。

B、第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论述人与国家的存活具备相同的特征。

C、本文的结构思路是刚开始列举事实,然后剖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D、本文从人的收获议论到国家的存活进步,是由于国家是有才能的人造就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7分)

治国必先富民

     凡治①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②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③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解】   ①治:治理,管理。②奚:什么。③治:安定,有秩序。与后文的“乱”相对。

15、加点字讲解。

(1)是以善为国者(         )(     )

(2)奚以知其然也(         )

16、翻译下列句子。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__________

17、在短短百十字的文字中,直接体现了管仲“__________”这一远见卓识。

 

2、现代文(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1分)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公告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妈妈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妈妈,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明确地说:“妈……你……将来别……假如没急事的话……不需要去找我……”

“为何?”好长好长期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什么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你……”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助你弄点美味的,饭店少油。”我有的哽咽,但我什么也没说。

住读生活非常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烈日冰棍、瞎眼妈妈带来的烦恼与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大家都不了解我是哪个,大家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一段时间中,妈妈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的却常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好像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妈妈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如此的日子平和而又飞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出色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其他人帮忙,哪有空闲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谎话好似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外出时,我感激地对她说:“你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你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的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非常不错?”

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如何死心眼!”

“什么问题?”我忽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样。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可以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一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母亲!”我奔过去,为我们的虚荣,为我们的无知流着泪。__________ 

母亲,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的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大家曾一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8、选文第一段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哪些用途? [来源:学,科,网Z,X,X,K]

__________

19、文中划线句运用的修辞办法是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0、选文最后一段“回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对往事的回忆有哪些用途?__________

__________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给选文配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题目: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13分)

(1)做了妈妈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感觉,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性就不可以错过做妈妈的机会。

(2)突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肯定也是这么在妈妈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日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生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3)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有睡稳,听到妈妈走进去,摸探索索的,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突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出去。大家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感觉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妈妈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4)“妈,如何了?”我非常纳闷。

(5)“不如何。”她说。好像有的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6)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的不耐烦地说:“妈,你总是这么看我干吗?”妈妈仿佛有错似的,一句话也没说。

(7) 将来,她再也没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的了解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8)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了解,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是妈妈。

(9)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突然想,假如可以第三拥有妈妈的这种目光,我该如何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解释我们的呼应和感怀?还是一直保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赏析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10) 有的错误,生活一直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了解,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不过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我想,是否还有一些人或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假如,你还有幸拥有妈妈;假如,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妈妈温暖的目光包裹,那样,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绝对不要打扰妈妈。

(11)你会了解。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妈妈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22、品味第(8)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段把妈妈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妈妈目光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

23、最后一段,“你会了解,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妈妈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是在做了妈妈之后才体悟到当年妈妈目光中的抚摸和温暖的。而当她知道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妈妈。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的错误,生活一直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悟?简要谈谈。(不少于60字)

 

 

 

 

 

 

 

 

 

 

 

 

 

 

 

 

 

[来源:学。科。网]

 

 

 

 

 

 

 

 

 

 

 

 

 

 

 

 

 

 

 

 

 

 

 

第三部分  写 作(40分)

25、请以“从那一刻开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来源:学科网]

    那一刻,我感悟到了原本忽视的爱;那一刻,我领悟了生活的真谛;那一刻,我发现了不经意的漂亮;那一刻,我确立了我们的生活目的……

需要:(1)字迹端正,条理明确。

      (2)文章内容积极向上,要有真情实感。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1、默写(10分)

    略。

 

2、入门知识(9分) [来源:学科网ZXXK]

6、C   (3分)

7、B   (3分)

8、D   (3分)

第二部分  阅读(41分)

1、文言诗文(1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0题(3分)

万里   (1分)

D(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7分)

11、孟子     (1分)

12、(2分)

1)知道     2)同弼,辅佐。  

13、然后大家才会了解忧患使人谋求存活,而安乐总是致使灭亡的道理。(2分)

14、D(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7分)

15、(3分)

(1)擅长(善于)   治理

(2)这                   

16、所以安定的国家常常富有,而混乱的国家总是贫困。(2分)

17、治国之道,在于富民。(2分)

 

2、现代文(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1分)

18、表明“我”终于可以离得远远的让“我”感到羞耻的妈妈,同时也为下文写妈妈不辞辛劳去学校看“我”埋下伏笔。(2分)

19、排比  妈妈的艰辛、衰老和期待,并由此婉转地揭示了“我”的悔悟和自责。(3分)                                                          

20、精神的回归、爱的回归。(1分)

这里对往事的回忆表明女儿并未忘本,仍深深怀念过去的生活,深深地热爱我们的妈妈。(2分)

21、自拟题目(1分)言之成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13分)

22、(1)天空、礁石、河床,执著和深情。    (4分,每空1分)

   (2)既有失去妈妈的哀伤,又有不解妈妈深情的懊悔。    (2分)

23、你躺在妈妈的抚摸里,你是幸福的;妈妈赏析并抚摸着我们的孩从,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3分)

24、(4分)本题是开放性考试试题,题干提示的考虑方向;①养子才知爸爸妈妈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会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