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曾在对《密集母职下的教育困境》的探讨中指出:
“好的爸爸妈妈要掌握跟随孩子的成长步伐,把握好自己在不同阶段所饰演的角色,即当好引领者、伴随者和跟随者。”
深以为然。
教育就好比种庄稼,四时和地域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会有所不同,什么时间掐苗、除草、浇水都应遵循植物成长特征。
种田人怎么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爸爸妈妈怎么样教育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提醒千万爸爸妈妈:
“小学重在伴随、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下,父母投入的精力越往后应该越少。”
爸爸妈妈看重投资孩子当下,胜过将来仓惶弥补。
01 小学多伴随:家庭教育刚开始的底色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剪刀效应”,指的是:__________

假如说每个新生孩子都是携带纯白色空瓶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着刚开始的起点,最后拉开差距的无非是爸爸妈妈往瓶子里灌输了什么。
爸爸妈妈如果是往瓶内无限储蓄优质品性和好习惯,孩子自然长成出色且三观正的大人。
当爸爸妈妈将早期的情感忽略和疏于管教注入瓶中,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锐、暴躁和不想上学。
偶然间,看到一位网友推荐自己母亲的教育方法:
她的母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她写日记;陪她比赛背诗词;
在家最拮据的时候,更是缩减平时开支只为给她买书;
初中时,她成了隔壁书店的常客,遨游于世界名著的海洋。最牛B的是她的母亲从来不会将书扔给她一个人看,而是陪她念书,吃晚饭的时候也会复述书中的内容,讨论有意思的部分。
正由于母亲在教育路上的伴随,她从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作文一直被当范本在全班读,高中三年,语文稳定在130左右,最后考上了理想院校。
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从未感觉学习是件痛苦的事,从此爱上了学习。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春节返乡时的历程。当时,我惊讶于邻居家的叔叔已是满头白发,一番打听后才了解,这所有的根源竟在他的孩子志辉身上。
志辉尚小时,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做买卖赚钱,一心想着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与伴随。
小学阶段,他们对志辉的学业不闻不问;步入初中,志辉开始频繁逃学,每周的生活费和零烧钱肆意挥霍于上网打游戏。叔叔托关系勉强将他送进职高,然而不到一个月,他就辍学在家,从此过上了打游戏-吃外卖的颓废生活。
叔叔也没其他方法,只能将他带在身边让他跟着跑买卖。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怎么样正确爱孩子才是爸爸妈妈真的的课题。
孩子的成长没办法一蹴而就,无论是养废还是成才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背后,爸爸妈妈和孩子互为因果。
不作为、不伴随和不管教的爸爸妈妈造就了孩子的不思进取,如此的孩子只能在将来吸食爸爸妈妈能量,导致爸爸妈妈憔悴不堪、身心俱疲。
反之,早期的伴随式教育就是一场相互滋养。
小学阶段,比成绩更要紧的是伴随,伴随的目的在于好习惯的培养、好性格的塑造。
出色的孩子,都是父母从小“陪”出来的,新学期,爸爸妈妈做好以下两点,伴随才能事半功倍:
1、 陪习惯:
低分成绩可以奋起直追,达成逆袭,但不好的习惯一旦培养,就非常难纠正。
小学阶段是雕琢孩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爸爸妈妈要着力培养:
在学习方面:
预习习惯:提前浏览课本,圈出疑惑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筹备;
复习习惯:每天回顾常识,整理笔记并通过训练巩固,强化记忆成效;
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本,在丰富常识储备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力;
书写习惯:端正坐姿与握笔姿势,确保书写工整规范,展示认真严谨的态度。
日常方面:
规律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合理规划课余时间;
整理习惯:掌握整理书包、书桌和房间,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
健康习惯:勤洗手、爱刷牙、跳绳、跑步等,增强体质,保障身心健康。
品德方面:
礼貌习惯:主动运用礼貌用语,尊重别人,遇师长主动问候,与同学友好相待;
诚实习惯:做到诚实诚信,勇于认错纠错,培育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2、 做表率:
只待在孩子身边是无效伴随,有效伴随是做榜样,在伴随中和孩子一同成长。
想要养出热爱运动的孩子,父母就要携带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
想要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父母第一要从阅读中扩展自己视线。
最好的爸爸妈妈,不是靠说教指挥教育孩子,而是身体力行,将自己行动力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02 初中重尊重:孩子成长的重点转折点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初中生自杀现象调分数查询析报告》指出:
5个初中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0.4%。
互联网上搜索初中生“跳楼”“自杀”的新闻,多到让人心惊胆战。
冰冷的数字和案例背后站着一排排绝望的爸爸妈妈,摧毁了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
难怪有人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跳楼就是成功。
初中阶段拉开了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序幕,一段狂风骤雨势必经过千家万户。
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心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人际关系的危机和挑战让他们容易陷入情感漩涡的挣扎之中。
他们渴望其他人像对待成年人般认可他们,可因为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一直没办法摆脱“幼稚感”标签。
陌生人一个无意的眼神,路过同龄人的窃窃私语,爸爸妈妈一句中伤的话,都成为割在青春期孩子心中的一道道伤口,很难愈合和释怀。
李玫瑾教授说过: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是平等,第二是商量。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教育上有过一段时间的烦恼,缘由是儿子玩游戏上瘾,没办法自拔。
可是他并没像大部分爸爸妈妈那样拔网线、砸电脑、打骂孩子,而是先换位考虑,站在孩子角度去知道游戏。
接着寻求替代品,到处查资料,询问朋友,最后为儿子挑选了一款历史题材丰富的游戏,后来,儿子在打游戏的时候,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常常和他探讨历史话题。
钱文忠说到:
“既然你没方法不让孩子戒游戏,那就让他在自己有兴趣的地方获得最大化的进步和成长。
假如孩子刚开始接触的都是高水准的游戏,那样他的审美区委也就潜移默化到达一个高水平,烂游戏他也就看不上了。”
钱文忠教子的办法,给所有中学生父母提了个醒:
面对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爸爸妈妈要掌握尊重孩子个性,做到“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进步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曾迷茫地站在青春期的十字路口上,向左转是万丈深渊,向右转是康庄大道,爸爸妈妈怎么样和青春期孩子相处,决定他们走上哪条路。
正如心理学专家胡慎之所说:“最好的教育势必发生在关系中被尊重的基础上。”
在他们面前,爸爸妈妈的每一次尊重,都看上去格外珍贵,由于这是打开青春期孩子封锁心门的金钥匙。
真的智慧的爸爸妈妈,都善用这两个教子锦囊:
1、 多聊天:
上了初中还能和爸爸妈妈有话说的孩子,家庭环境大多其乐融融,这就得益于亲子间的平等对话。
因此,任何事多和孩子商量,征求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同时鼓励孩子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
2、 察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进步不平衡,与冲动控制能力尚未成熟,致使他们情绪不稳,容易冲动。
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外出在外,给孩子留足面子,不当众打骂孩子,平时教育中,不需要言语贬低孩子。
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应当准时关注孩子情绪动态变化,当孩子常常将“我真笨”“我不配活着”挂在嘴边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反常行为,就要准时干涉,疏导情绪。
03 高中懂放下:允许孩子开我们的花
尹建莉在《最好看的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到:
“爸爸妈妈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其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离别,促进其独立。
如果是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小时候贫瘠,又让孩子成长生活窒息。”
爸爸妈妈壁垒森严的控制,不只令孩子感到窒息,还会扎伤自己。
之前热播剧《鸣龙少年》中的禹洋学长令无数网友心疼:
他的母亲从未在乎过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断地将我们的期望强行灌输给禹洋,几乎逼迫式的让他好好学习。
围绕儿子转的禹洋母亲,选择在儿子学校饭店工作,看见正在排队的儿子会大喊让他插队到前面打饭;
即便上了高中,禹洋母亲还会冲进宿舍给儿子脱裤子,擦身子。
母亲的一系列行为都让儿子自卑到谷底,在学校抬不起头,不敢和其他人交流,口吃的他一直将”母亲说,母亲说……”挂在嘴边,甚至在遭到同学霸凌也闭口不提,其实精神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后来,张若昀扮演的班主任老雷,好多次都在拐弯抹角劝说禹洋母亲,期望她不要一直焦虑地掌控孩子。
同时,历史老师的因地制宜勉励了禹洋,自信心和成绩都有了提高后,他掌握了坚定我们的想法,剪断了母亲手中的木偶提线,成为了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剪断的脐带就预示着爸爸妈妈和孩子终究会是一场离别,水蛭般的病态共生不利于孩子成长。
为人爸爸妈妈,请时刻牢记:
照顾不等于过分娇纵,关心不等于干预;管教不等于管制,约束不等于控制;
引导不等于束缚,指导不等于强迫;勉励不等于重压,鼓励不等于逼迫。
想起自媒体作者@插画师月芽写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蚯蚓说:“我天天都给你松土,你会为我开花吗?”
花没回答。
小象说:“我给你浇水,你能为我盛开吗?”
花依然没回答。
小蜗说:“我从非常远的地方赶过来,就为了看你盛开,能为我开放吗?”
花随风摇摇头。
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里,花盛开了。
现实日常,太多爸爸妈妈就像蚯蚓、小象和蜗牛,试图用自己对孩子的付出绑架孩子,只为孩子活源于己的期待。
可是,适得其反,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事与愿违。
孩子可以是玫瑰、郁金香,也可以是油菜花、向日葵,还可以是小草、仙人掌,他们不必为了爸爸妈妈的心愿活成其他植物,仅需选择适合的季节为自己绽放。
为人爸爸妈妈,是一场修行,新的一年,还请所有爸爸妈妈都能做到这两点:
1、 慢下来:
爸爸妈妈焦虑的根源在于自己能量不够,内核不稳。
饭桌上听闻亲戚家孩子考了100分,想到考98分的亲儿子就会责怪孩子不争气;
电梯上偶遇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的邻居,想到自己儿子钢琴小提琴都不善于的时候,就会担心孩子将来。
于是,控制孩子的那根线越拽越紧,焦虑的情绪随之传染给孩子,致使孩子没办法专注学习。
从今天起,掌握慢下来,闲时种种花,约老友煮茶谈心,坚持阅读和写字,训练瑜伽,培养我们的兴趣喜好,如此就不会像监控般24小时盯着孩子。
孩子都是照着爸爸妈妈的样子长大的,你想让孩子出色,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新事物。
2、懒一点:
母亲不是保姆,父亲不是保镖,事无巨细的替孩子解决所有生活上的问题,只能喂大一个巨婴。
爸爸妈妈的手懒一点,孩子才能掌握顶天立地;
爸爸妈妈的嘴懒一点,孩子才能掌握自主管理;
爸爸妈妈的心懒一点,孩子才能掌握一往无前。
植物的根系尚且需要呼吸,爸爸妈妈懒一点并不是是不负责任,而是允许孩子有独立选择的权力和空间,如此他们才有能力学会我们的将来,为我们的生活负责。
声明:图文均源自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