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都有我们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其自己的步伐。弹琴、唱歌、恋爱、莫不这样。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也不例外。
对于这一点,不少孩子都给我留下印象。譬如源和乖,尽管年龄还小,但他们是有自己一套的种类。特别是本源更为典型。在我眼里,源非常明显是从内心而不是外在环境获得能量的人,他对待外面是积极而开放的,但他的认知方法特征是:只有他想了解了,才能放开去做,故而会出现慢一拍的清况。这就是他的步伐,大家不可以期望他即时即事的反应速度;在他已经开始考虑怎么样应付一个问题时,大家最好闭口等待;在他正在消化大家提出的需要的时候,大家防止唠叨和催促。
生活的训练、年龄的增长,会帮助他更快地对不少事情作出判断,但他会是一个永远力图做正确的事的人,只有想了解了才能放开做,这种认知风格和步伐是会恒定存在的。
还有就是颀颀的世界里,幻想和现实是界限模糊且交织并行的,它需要走非常长的路才能确定一条自己和这个世界适合的连接方法。刻板的需要和不耐烦地打断,对于他稚嫩的心芽是灾难性的,却又是最容易见到的。幸好颀颀母亲对教育的理解与生活的积淀已能适合应付,假如颀不是颀妈的孩子,我会替他暗暗涅一把汗。
理解孩子内在自我的步伐,不少事情就好说多了。假如大家没这个意识,假如大家只不过任凭我们的主观期望,假如大家没办法摆脱从众心,大家就比较容易打破孩子内在的步伐,假如程度非常重,就会导致孩子内心的紊乱,再紧急就是心理问题。
教育education源于拉丁语educare,educare字面意思是带出来与带领到。换句话说,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有些东西引出来并使之成长和展示他应有些面目,而不是说把大家想给的东西塞到孩子心里,使之成长和展示大家期望的样子。
假如大家确认自己想帮孩子成为他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需要孩子符合大家的心意;那样,发觉并尊重孩子的内在步伐,就是一件必要到基本的事情。